书名:洛江河畔

洛江河畔第7部分阅读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的小型农具由农户相继配齐或几家共用几种农具,但耕牛这个最大最昂贵的会走路的“农具”,农民各家是没条件独有一条牛的,他们只得四、五家或者五、六家共有一条牛。原生产小队的十几个干部在1981年以前,大多可以算作是俯首服务于人民的“牛”,但这样的十几条“牛”即使再好也是不能分给农民的,除了一、二个留任负责“催款催粮”(收上交提留款和催卖公粮)外,其余的一律卸职。由于农民各家各户的农田分散,不利于大型机器耕作,所以原生产队的三、四部或者四、五部机耕船和打滚船早已生锈而烂成了一堆废铁。这时农民戏言曰:“机器成了一堆废铁,干部成了西哈努克。”农民各自耕种自己的土地,干部们安排农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秦小恒家与另外四家共同拥有一条牛,但他家却不能拥有五分之一,因为他家田少,按土地的数量只能相当于拥有一条“牛尾”,另外四家田多则各自拥有一条“牛腿”。这5家同其他共同拥有一条牛的农户一样,有着具体的使用牛的日程安排:那四家每家用牛(含放牛喂牛)两天,小恒家接着用牛(含放牛喂牛)一天,一个周期9天,无论春夏秋冬、忙月闲月,均依次循环。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协商后临时调换,但不影响不变动这个循环周期。这其间也各有利弊的,例如忙月,拥有“牛腿”的几家当然要好,可以比秦小恒家多一倍的耕种时间,但到了闲月,不耕种了,那放牛喂牛的时间也比秦小恒家多一倍。诚然,有些农户土地的多少并不是那么均等或成倍,但他们自有一套分配的方法,只是与秦小恒5家的周期不一定相同而已。秦小恒家的几亩农田主要是秦母耕作,陈爱琳也时常帮公婆一些忙,但她毕竟是供销社的炊事员,所以抽不出多的时间。秦妈虽说是一名妇女,但她能同男人一样,用牛耕田、耙地等农活照样会干,这也是她丈夫早年去世所逼出来的。

    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农村教育怎样适应农村新形势,怎样在发展农村教育中处理好某些矛盾,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半边户)所面临的新课题。洛江中学的半边户老师,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常常因延误责任田耕作或管理不善,而导致产量低下,收入比本村农民要少得多,但他们从不抱怨,总是顾全大局,以学校教育工作为重,把精力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

    5月初,校园充满活力,校园周围约3米高的小白杨树已张开片片绿叶,在阳光下闪光,校道两旁约2米高的水杉晃着绿枝,在向人民招手。开学新栽的排排樟树在枝干上露出了新芽,这些新芽像刚啄破蛋壳而露出的小鸡的嘴,探望着新奇的世界。操场南端,有并排而建的四个花坛,绿色的兰草溢出清香,紫红的花苞正鼓着劲儿,恨不得一下子张开。月季花骄傲地立在花坛中间,嫣红的花朵像少女含羞的脸。……

    课堂上,秦小恒正在对学生讲关于作文竞赛的事:

    “同学们,省教育厅近期要举行中学生作文竞赛,希望我们踊跃参加,如果有同学在这次的作文竞赛中获得名次,将会得到学校和区教育辅导组的奖励,希望大家多读,多写,在读和写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竞赛,它不同于平时一般的作文,它要求选材上以‘新’取胜,情节上以‘细’取胜,方法上以‘巧’取胜,结构上以‘严谨’取胜。”

    他一边讲一边板书:

    选材————→新颖

    情节————→细致

    方法————→巧妙

    结构————→严谨

    他手指着黑板上的四条继续说,“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获胜。我们要多读好的作文,多做笔记,还要善于观察事物,多进行片段描写。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

    在迎接作文竞赛的准备工作中,语文教研组多次共同研究,秦小恒、何桐伟、左新华、郑娟娟等四位语文老师各尽其长,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之训练。在具体作文辅导中,他们坚持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写作指导与改后评讲相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相结合,学生自改与老师批改相结合。他们经常写范文,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他们首先先写,并把范文念给学生们听,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都把每次的范文保存着,便于以后汇集成册。在此方面,尤以何桐伟老师最为突出,因为他教龄长,是一位老教师,他积累的范文(当时称为“下水文”)有几厚本。

    秦小恒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中,总结了关于作文辅导的一些经验,并时常与老师们交流。紧张的白天工作后,夜晚就是他利用的最佳时间,很多教学随笔和论文就是在深夜写出来的。他把与老师们交流过的关于作文教学的体会认真整理,做教学笔记,写教学随感,其中,两篇论文——《作文批语刍议》和《浅谈学生作文后的自改指导》就是在夜晚写出的。他把这两篇论文分别寄到教育报社和教育杂志社,不久,这两篇论文分别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老师们都为他高兴。

    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中,秦小恒班的成绩优秀的女学生舒小琼突然不在班里上课。他连忙询问同学们,知情的女生告诉他,舒小琼不读书了,她要辍学回家帮妈妈种地,也好让弟弟妹妹读书,还有可能外出打工。秦小恒知道这个学生的家境,她的父亲前几年病逝,她母亲独自抚养3个儿女,靠耕种7亩责任田维持家庭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防止她辍学,秦小恒开学时曾到她家里走访过,苦口婆心地做她和她妈妈的思想工作,并承诺一定在学习上和经济上照顾她。走访几次后,终于把她接回了学校。尽管后来秦小恒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可现在,她还是走了。秦小恒心中十分难受,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可怜的学生啊,她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她又何曾不想与同学们一道愉快地学习呢,她一定是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后,才决定离开的。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没到位,对她还是关心不够,一番自责后,他暗暗决定:我不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学生流失,她太小了,她应该读书,别说她成绩优秀,就算是成绩一般,也决不能让这个瘦小的女生离开学堂而外出打工!我一定要使她重返学校!

    下午四点多钟,天下着小雨,刮着四五级北风。秦小恒安排好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打着雨伞,去舒小琼家走访。他沿着洛江河南岸东行,穿过洛江街道后,进入了泥泞的土路,大风将雨点刮到他的裤管上,胶鞋上沾满了泥土。他艰难地走过四里多路,终于来到张妈村三小组舒小琼家门前。她家没有上锁,两扇门外的两个小铁圈用一根麻绳系着,秦小恒解开麻绳,走到堂屋。他望望四处,堂屋里只有几件旧农具,屋顶上靠墙边处漏着雨。此时,小琼和妈妈俩母女披着破塑料雨衣从农田匆匆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雨水,看到老师又来了,她们心里一阵感动。

    “你们从农田里回来了,身上都打湿了,快换衣服吧!”秦小恒见俩母女这个样子,心里十分怜悯。

    “老师,你的膝盖以下也是打湿了。”小琼说着,眼睛看着老师的裤腿。

    “老师,你又为我们小琼操心了,唉!”小琼妈感激地说。

    “你们快换衣服吧!”他又催促着。

    母女俩换好衣服,将湿漉漉的头发披在肩上,来到堂屋,与秦老师座谈。

    “我今天是来接小琼上学的,她还小,身体又那么瘦弱,她不能这么早就离开学校啊!”他直截了当的表明来意。

    “老师,她爸爸走得太早了,留下我们娘母子(女)四人,就靠那么几亩地,我……我实在是养不活呀!开学初,你给我们小琼出了50元学费,我不知怎么感谢你,一老这样麻烦你,我心里很不好受。”小琼妈沮丧着脸,眼睛看着地面。

    “我知道你们家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啊!小琼是一个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她培养出来,将来你要享福呢。您要想长远些啊!”

    “我们命苦呢!只怪她爸命短,我们现在的日子难熬呢!谢谢老师的一片好意,下这大的雨,路上又不好走。”

    “我还听说小琼准备外出打工,有这样的想法吗?”他担心的问。

    “她是当着我说过。”小琼妈眼角溢出了眼泪。

    “她太小了,您忍心她出去?您能放心吗?您夜里睡得着觉吗?”

    “是跟我们弯(本小组)里的一个裁缝师傅学做衣。人家说,‘裁缝不怕小,木匠不怕老’,跟着张裁缝学手艺,人家每个月还发一、二十元的工资呢。”小琼妈解释着。

    秦小恒心里掂量着,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一百多块,加上一年几亩农田的收入,家庭开支可以过得去,每月资助舒小琼十多元生活费是可以的。况且,一个小女孩在师傅那里,表面上是学艺,实际上是为师傅做衣,一天到晚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驼,就那么点钱,学徒工实在太苦太累。他瞥了小琼一眼,诚恳地说:

    “婶婶,那样的学艺千万去不得,表面上是学艺,实际上是给师傅做赶网(奴隶),给师傅赚钱。我以后每月给小琼出十几元生活费,另外,学习用品我全包了。您就答应了吧,小琼只当是我的一个幺妹妹!”他恳求着说。

    “您这样说,我就更不好意思了,学生哪能那样拖累老师呢。”小琼妈摇摇头,眼睛仍然看着地面。

    “婶婶,我说的是真心话,这几个月里,小琼的生活费其本上是我出的,以后,我一定更加照顾好她。您放心好了!”他再三恳求。

    “老师的心意我领了,小琼也不会怨我,只怪她不该在我这里托(出)生!”小琼妈眼泪流出来了,撩起衣襟擦泪。

    秦小恒看看小琼,小琼也在流泪。他站起身,对小琼说:

    “小琼,我与你在后面厨房里谈谈好吗?”他抚着小琼的肩,与小琼来到低矮的厨房。

    “小琼,不要那么伤心,班上的同学们都盼着你回去呢,我和他们会帮助你的。人,在困难的时候,要接受别人的帮助,你在学习上不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吗?我们的班级是温暖的,大家都舍不得你呢。”他亲切的安慰道。

    “老师——”她哭了,啜泣着说,“我也舍不得您和同学们,我妈妈太累,身体又不好,两个弟弟妹妹要读小学,我不出外挣点钱不行啊!”

    秦小恒的眼角也湿润了,看着这个穷困的家庭,看着这个可怜巴巴的学生,心里更加酸楚:如果让她就此辍学,我的心将会沉浸在痛苦之中,只有让她重返课堂,我才得到安慰。他心里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让小琼读书!

    “小琼,不要只看到眼前,要看到将来,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改变贫穷,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相信你的将来,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人。……将来,用知识来回报妈妈,回报社会,回报老师和同学们……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全班师生帮你解决。……我们班上的困难学生不止你一个,他们不也是在克服困难学习吗?”

    小琼的啜泣声慢慢停了下来,似乎在认真揣摩老师的话语。这时,两个弟弟妹妹都从小学里回来了,他们头发上沾着雨水,看着熟识的秦老师,说:

    “秦老师好!”“秦老师好!”

    “你们好!我来接你们姐姐上学,你姐姐她……”秦小恒亲切的说。

    “姐姐说不上学了!”小弟弟嘟着嘴说。

    “你愿意不愿意你姐姐上学?”

    “我要姐姐上学,我不要姐姐出去打工!姐姐太小了,人家会欺负你的!”小弟弟说着,拉着大姐的衣角,伤心地说。

    “我也要姐姐上学!”小琼的妹妹望着秦老师说。

    秦小恒拉着三姐弟上前来,见小琼妈仍耷拉着脑袋坐在堂屋里愁思着,便端个板凳坐到小琼妈身旁,恳切地说:

    “婶婶,您想好了没有,小琼的弟弟妹妹都要姐姐上学,作为一个老师,我真的不忍心我班上的学生离校去打工,她太小,她要享受文化教育,您也没有什么文化,您这一辈子也是吃了没文化的苦,这种苦,您还想让孩子们再继续吃下去吗?您作为母亲,应该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考虑呢。”

    小琼妈静静地听着,只是抬头看了一下老师,又将头低下。秦小恒劝道:

    “农村里有一句俗语,叫着‘穷文富武’,家穷了,就更要孩子读书。小琼长大了,她会报答您的。再说,有我这个老师和我班同学的帮助,这些困难也一定能克服。婶婶,让她上学吧,您要是不答应,我天天来,您就忍心我耽误学校的工作吗?”

    ……

    秦小恒软磨式的劝说,感人的诚心,使得小琼妈内心阵阵震颤。小恒瞧着她,被岁月的风霜侵染的脸面显得瘦削而蜡黄,抬头纹已经过早地爬上了这个中年妇女的前额,她慢慢抬起头,望了望女儿小琼,脸上挂满了难色,终于说:

    “看小琼怎么说,她说读书就读书,她说不读就不读,随便她。”

    小琼瞅着妈妈,揣摩着妈妈的语言,一会儿,她来到妈妈的身边,说:

    “妈妈,您太辛苦了!”

    “你要是想读书,就争气,好好读书,你要是……”小琼妈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下,又说,“你自己决定吧。”

    小琼望着秦老师,心情难受地说:“秦老师,在学校里给您添了许多麻烦,我心里很不好受,今后,要是再……”她说不下去了,眼睛一会儿看着秦老师,一会儿看着妈妈。

    “不要有什么顾虑,今后有什么困难也不要瞒着,大胆地跟我讲,我会像原来那样,不,我会更加照顾你的,回学校去吧,时候不早了。”

    小琼犹豫着,耷拉着脑袋,眼睛望着门外。

    “琼儿,去吧,同老师去吧,妈妈的苦妈妈自己受,你就不要为妈妈操心了,一定要争气,好好读书。”小琼妈终于说出了秦小恒期盼的那句话。秦小恒心里像拨开了云雾,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她轻轻地拉着小琼,高兴地说:

    “咱们走吧,时间不早了,我还有许多事要忙呢。”

    “老师,我……我明天早晨一定去,现在天放晴了,我还要帮妈妈到棉田里做棉花营养钵。”小琼一边说,一边看着妈妈。

    “琼儿,你去吧,妈妈不要你做。”小琼妈又转头向着秦老师,“老师,我们家穷,真是安心(决定)小琼去学裁缝的,可是现在,不让她去上学,实在是对不起老师的一片好心,我们拖累你了,老师!”小琼妈眼角噙着泪,疲惫的脸上带着淡淡的愁容。

    “婶婶,您就放心吧,我会像对待妹妹一样照顾好她的。”

    一会儿,小琼梳了梳头,拿着一个装着生活用品的布袋,同老师一道走出家门。雨已经住了,红色的晚霞从西边天际的云下斜射过来,辉映着清新的大地,辉映着水波粼粼的洛江河,辉映着在河堤边西行的师生俩兴奋的面容。

    第21章两代人的耕耘(下)

    两代人的耕耘(下)

    翌日中午,正当秦小恒夹着课本走出教室的时候,仍在供销社食堂做炊工的妻子陈爱琳急匆匆地来到学校,对他说:

    “小恒,你妈今早就扛着犁去耕田了,今天天气很热,她现在一定是口干肚饿,我已经为她弄好了饭菜和茶水,你抽点时间为她送去吧!我没有空,我还要为单位的几个客人做菜。”说完,她又急匆匆地走了。

    小恒心里一阵酸楚,浑身都震颤起来。他找到本班数学老师文柏商量了一下,嘱咐他照管班级学生午睡,自己要去给田间劳动的妈妈送饭。文老师听说此事,心里非常感慨,催促他赶快动身。他火急火燎地提着饭菜和茶水,向洛江河以南的自家责任田奔去。沿途有四里多路,他一边走一边想,今天一定是我家的用牛日,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自个儿耕田了。他走在通往田间的河渠边的小路上,头顶的烈日晒得他热汗淋漓,田里的棉苗也耷拉着脑袋。他老远就看到母亲在水田里挥鞭犁地,便提着饭菜茶水快步疾走,匆匆来到田边。

    在滚烫的泥水中,年迈的秦母,头戴旧草帽,卷起的裤子超过了膝盖,右手握犁,左手高举牛鞭,但她的牛鞭始终是虚晃着,她不忍心鞭笞这辛苦的牛,任它时快时慢,时走时停。突然,水田里“扑通”一声,秦母摔倒了,那似乎通晓人意的牛也停步了,回头深情地望着自己的主人,明亮的眸子在泪水中滚动。秦小恒急忙用脚甩掉拖鞋,飞快地向田间跑去,身后溅起一长串泥浪。当他跑到母亲身边时,母亲已经挣扎着爬起来了,她抹抹脸上的泥水,喘着粗气,又长长地哼了一声,见儿子站在她的面前,脸上显出一种虚掩的平静,说:

    “不要紧的,看你一身泥,下午怎么能进教室啊!”

    母亲不仅怜惜儿子,还关心儿子的教学,她这句平凡而深刻的话语,极大的感染了儿子,秦小恒心里难受极了,感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看着一身泥水的母亲,无比怜悯地说:

    “妈,您上去歇一会儿,喝点水,吃饱饭,让我学着犁。”

    母亲静静地瞧着儿子,然后摇了摇头,说:

    “要赶活儿呢,下午还要耙地、耖地,明天是别人的牛期,你不行,上去,上去!”她说啥也不同意,直到把最后一趟犁完,才上到田埂上吃饭。

    母亲吃饭时,秦小恒牵着牛,让它在沟边吃草。母亲犁地的情景里像一幅图一样,定格在他的脑海里,他心中涌起无限的崇敬:母亲是一位善良贤惠、通情达理的人,是一位不辞劳苦、勇挑重担的人,是一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人,她的言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美德。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

    晚上,秦小恒拟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办公室里拿着笔,思考着写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以此歌颂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

    室外一片寂静,室内的灯光下,秦小恒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他写到:

    耕耘

    母亲终身勤劳,她在黑色的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她非常支持我的教学工作,即便是农忙,若不是星期天,也不让我下地干活。她常说:“好好教书,关心学生,不要误人子弟!”

    …………

    母亲在土地上劳作的艰辛情景,十分令人怜悯。她常常一身泥水,浑身是汗,精疲力竭,但她毫无怨言。在她看来,她是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换取了儿子对学生的更多的服务,正是这种潜在的动力,她默默耕耘,任劳任怨,一如既往。她那勤劳精神、刚强的意志、崇高的品质,也是我努力工作、勤奋教学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源泉。

    母亲在土地上耕耘,我在教坛上耕耘,两代人都在耕耘。母亲的耕耘是为了让我更好地耕耘;我的耕耘则是对劳倦的母亲一种极大的抚慰,最好的回报,同时,也是为了日后的人们不再象母亲那样原始的耕耘。

    母亲在宽广的土地上不辞劳苦地默默地耕耘了一辈子,我要实现她的愿望,用她的精神,在三尺讲坛上勤勤恳恳地默默地耕耘一辈子。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秦小恒把这篇散文看了好几遍,终于带着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而就寝入眠。

    翌日,他将这篇散文寄给了省教育报。8天后,省教育报寄来了样报,散文《耕耘》在报上发表了,秦小恒激动不已,老师们都争相传看。这些日子,学校里喜事连连,左新华老师写的《记叙文的快速审题法》发表在《语文学习报》上,老师们为他祝贺。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洛江中学三位学生荣获初中段奖励,李瑜芳写的《我真正了解了他》荣获一等奖,舒小琼写的《流泪的妈妈笑了》荣获二等奖,吴献宇写的《爸爸二三事》荣获三等奖,学校贴出了大红喜报,将学生获奖的佳文和老师发表的文章贴在公布栏里。一到下课,同学们争相阅读,将公布栏围得水泄不通。

    老师们脸上带着微笑,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洛江中学沉浸在喜悦和欢笑中。

    第22章甘蔗没有两头甜

    甘蔗没有两头甜

    这是一个仲夏的晚上,天边挂着一弯新月,像一把闪亮的新镰。星星缀满天空,熠熠闪光。萤火虫在校园低空飞旋,幽蓝的萤光时闪时暗,在人们的视线中悠闲地画着一条条蓝光。蛐蛐儿在草丛中婉转地歌唱,它们不是卖弄歌伎,而是在为洛江中学的两个领导人的谈话做着和谐的伴奏。寝室西边的校道上,赵校长坐在一张靠背式的旧藤椅上,右手摇着芭蕉扇,时而拍拍腿脚,时而用扇边搔搔后背,秦小恒坐在木靠背凳子上,也拿着芭蕉扇。两人相对而坐,侃侃而谈。

    “小恒,我们新建宿舍的事终于有眉目了。”赵校长高兴地说。

    “那太好了,只要能建一排18间的宿舍,就能基本解决目前师生的住房问题。学生们就可以从马棚里撤回来了,老师们也不会轮班住马棚了。”秦小恒也十分兴奋地说。

    “通过我们多次申请,与洛江片的地方领导和区教育辅导组协商,上级终于划拨了一些款项,同意我们修建师生宿舍,但这些款项要分批到位,目前到位的资金只够购买木料。至于砖瓦等,可以先赊购,后付款。明天张会计就联系赊购这些材料。我想这个星期天我们去县城买木料,你家里的农活忙不忙?”

    秦小恒原准备星期天同母亲和妻子爱琳到农田里插中稻秧,听赵校长这么一说,便打消了插秧的念头,说:

    “事情倒是有,准备插秧,但我妈会理解我的,她会支持我的工作的。”

    “那……你的妻子陈爱琳呢?”赵校长笑着问。

    秦小恒心里明白,妻子爱琳虽说嘴里唠叨几句,但实际上还是支持了自己。她常批评自己的那句话是——“学校是把伞,躲雨又偷懒。”意思是说,以学校的事儿为理由,家里的农活什么都不干。这次又要违规,星期天插秧的活儿全落在妈妈和她身上,爱琳她可能有些想法。但不管怎么样,赵校长也是一样有农田,赵校长能舍家为校,我为什么不能呢。他微笑着对赵校长说:

    “我的这个妻子,刀子嘴,豆腐心,虽说有时唠叨几句,但总的来说还是支持我的工作的。”

    “你要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去,其他几位年长的半边户老师都有农田,都要插秧,我实在不好意思安排,你家田少,又是主任,所以才商量你。另一方面,买木料这事我们不亲自去是不行的,决不能让二道贩子赚钱,我们必须到木料场认真考察,弄清价格,做到价廉物好,不吃亏,不上当,尽可能的为学校节约资金。”

    “好吧,赵校长,我一定做我老婆的思想工作,星期天同您一起去。”

    “年纪轻轻的,叫什么老婆,应该叫爱人。那天,张会计也去的。”

    “那您家里什么时候插秧呢?”秦小恒关心的问。

    “这个多谢你操心,你就不用问了,我自有安排。”

    他们又商量着教学上的事情,直到第三节晚自习的下课铃声敲响,才起身向学生教室走去。十多分钟后,秦小恒又与赵校长及几个班主任向学生第二宿舍即马棚走去。

    住马棚的住读生在学校厨房打了热水,在厨房前面的洗澡处擦洗完毕,很快来到马棚。他们从本学期开始,就已经有了高低床,去年睡地铺的历史已经过去了。赵校长与秦主任逐一检查寝室的清洁卫生,还特地看了看值班老师的床铺是否干净整洁,因为老师是表率呢。当来到郑娟娟老师的班级时,郑老师笑笑说:

    “赵校长,什么时候学校盖学生和老师宿舍,这学生娃住在校外,我们老师是三个人住一间三米宽的狭小寝室,生活上多不方便啊!”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马上新建一排18间的宿舍,保证学生再不住马棚,保证女老师每人一间宿舍。”赵校长笑嘻嘻地向郑老师和同学们说。

    “真的,赵校长?什么时候盖房子?”

    “马上,后天开始,拖拉机拉砖瓦、石灰、沙等建筑材料,星期天买木料。”

    “那要多长时间盖起?”郑老师问。

    “争取暑假以前完工,因为是平房,不会很久的。”

    “哎!总算盼到了这一天。”她叹了口气说。

    “我也很着急,到各级领导的门都踏破了,才弄了这些资金,目前还是买一半,赊购一半,边建设边要款,难啦!”赵校长看了看老师的床,对秦小恒说,“今天是哪两位老师在这里值班陪睡?”

    “今天是我和蒋弯老师陪学生睡。”秦小恒笑着说。

    “那就催学生早点睡吧。”赵校长说着,向学校走去。

    不一会儿,蒋弯老师来了。他们二人催促学生入寝了,正准备上床时,妻子陈爱琳来了,她找小恒有事商量。见是表侄蒋弯与小恒值班,便又闪出一个念头,对表侄说:

    “弯弯,你姑爷(姑父)今天有事,你就一个人照看点,不要当外面的人说你姑爷(姑父)没陪学生睡。”

    “好的,没事的,这小家伙们我能照看好的。”蒋弯满口答应。

    “不行不行!我怎么能破坏纪律?”

    “你跟我出来,我找你有件事。”陈爱琳拉着小恒出来,走到马棚外的一个角落,瞧着小恒说,“你……比以前瘦了些。”又用手摸了摸她的脸,说,“这脸上的肉到哪里去了?”

    “不要瞎扯,有什么事快说。”

    “我找你从学校找到这里,我都不慌,你慌什么?”她瞅着他,又拉起他的手说,“这样吧,你同我回去过夜,我跟你细细地说。”

    “你现在就说吧,别磨磨吞吞。”他急着要知道她所要说的事,不肯走。

    爱琳见他那样,也只好先告诉他,然后与他一起回家,说:

    “其实,这也是你的好朋友李佳晶求我的事,她说,她爸爸现在家里闲着,想找一点事做,听说你们学校基建方面有很多事要做,她爸爸原先有很多老关系,想在你们中学基建方面做点事,人家也是混碗饭吃,你虽不是校长,也还是一个主任,你在赵校长面前说几句好话,帮她爸一点忙。她说明天来中学找你,我说你不屑找他,我来跟他讲。虽说她与我兄弟永旺离了婚,但永旺毕竟是小龙的爸爸,看在侄儿小龙份上,我们与佳晶还是很亲很亲的亲戚,‘除了郎舅没好亲’,这件事你就帮帮忙。”爱琳一口气说完,等待着丈夫的回答。

    秦小恒一想,此事的确还很为难,一个多小时前,赵校长还与自己谈过此事,说要节约建校,不要让二道贩子赚钱,可这等事偏偏就来了,怎么样答复佳晶呢?她毕竟是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初恋情人,也是现在两人所言的“亲妹妹”“亲哥哥”,怎么办?他犹豫着。

    “问你话呢,怎么像你姆妈(妈妈)的一个哑巴。”爱琳有些不耐烦了。

    “这件事我实在是不能做主,具体管基建的是张会计,重大事情是赵校长决定,我真的没权。不过,我可以跟赵校长和张会计说说,尽我最大的力量。”秦小恒说此话,前一句话是实际的,而后一句话确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李佳晶生气,至于说与不说,佳晶是不会知道的。

    陈爱琳也认为丈夫说得有道理,心里很满意。但她通过这事又担心小恒与佳晶旧情复发,心里有些疙疙瘩瘩,不如现在就跟小恒打打预防针,说:

    “我跟你说啊,以后佳晶再是找你有什么事,你一定要给我讲,就像今天佳晶先跟我说一样,她如果是背着我求你,我要是知道了,那可不是好玩的,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爱琳虽这样说,但嘴里还是带着笑容,她也是怕丈夫生气。

    秦小恒听了此话,心里自然不高兴,但看到妻子是笑着说,也没多计较,只用眼瞪了她一下。爱琳又拉着丈夫的衣角,轻声而娇气地说:

    “小恒,你有好几天没回家了,我们回家……好好说几句话。”

    “其实,我也想回家,我也想你,”小恒轻言轻语,扭头向身后看了看,又说,“可今天实在不行,这是纪律,我又是学校的干部,如果以后值班陪学生睡觉的老师都像我这样,那不要乱套了,学校工作以后还怎么开展。”

    陈爱琳又说了好几句,他就是不答应。这时,爱琳发火了:

    “怪不得人家说,‘养女不嫁教书郎,日日夜夜守空房’,你白天不落屋,夜晚也不归家,老娘跟了你像在守活寡。”

    “这么说,你后悔了,你是嫁错了人!我也是……”小恒笑着,逗弄着她。

    “我后悔怎么说?你这是什么意思?”爱琳打断他的话,装出有点儿生气的样子。

    “说句笑话,娘子不要生气。”他还是笑笑。

    “这种好笑话,是不是有哪个女的在等着你,要老娘走开!”爱琳也笑着说。

    “没有没有,娘子不要生气。”秦小恒嘴里敷衍着她,心里却在想,她说的“是不是有哪个女的在等着你”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莫非是指李佳晶?

    “老娘才不会走开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也别想打些歪主意!”

    “你说到哪里去了,我哪敢啊。”秦小恒小声说。

    “喂!你今天是真不回去还是假不回去?”她真希望他刚才是在逗自己。

    “这是纪律,请娘子理解,我明天晚上一定……”他亲了她一口。

    “明天是星期六,那晚上当然……”她看着他,露出失望的神色。

    翌日上午,课间活动时间,办公室里聚满了老师,赵礼常老师打趣的问秦小恒:“秦主任,你新婚只有个把月,现在又好久没回家,昨晚陈爱林在学校里到处找你,是不是要你回家?”

    “不是的。”秦小恒笑了笑说。这时候,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秦小恒的笑话,把秦小恒说得脸上发红。赵校长也笑着说:

    “我们当教书先生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甘蔗没有两头甜,只能顾一头。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故事:清朝时期,有一位教书先生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教私塾,已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娘子在家思念先生,想捎封信去,但又不会写字,求别人写又不好意思。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一张纸上画了3幅画。第一副画了一只鸡伸长脖子走进鸡笼,第二幅画了一只狗低着脑袋钻进狗窝,第三幅画了一只暮归的鸟飞往树林。然后托人送给先生。先生一看,立即明白娘子的思念之情——鸡儿进笼,狗儿入窝,鸟儿归林,何况人呢!可先生教学繁忙,决不能丢下私塾学生而去探望娘子,于是也画了3幅画。第一副画的是,一只公(雄)猫趴在一只公(雄)老虎的屁股上,第二幅画的是太阳在人的头顶上,第三幅画的是一个妇女在河边静静地钓鱼。画完后也拖送信人送回。娘子打开一看,后两幅画好懂,意思是太阳当空时间还有一半,即还有两个多月,你静静地钓鱼,耐心地等待。可前一幅画却耐人寻味,娘子口中不断念着——‘猫爬公虎,猫爬公虎……猫搭公虎,猫搭公虎……冒大功夫,冒大功夫……’这念来念去,那字的谐音终于使娘子明白了,根据方言原来是‘冒(没)的功夫、冒(没)的功夫’即没有时间。”这时,老师们都哄堂大笑,赵校长继续讲道:

    “娘子一气之下,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了7幅画。第一、二、三副各画一只乌龟,第四幅画了一条鱼,第五、六、七副各画一只鸦雀(喜鹊)在张开大嘴喳喳地叫。画好后又托人送给先生。先生展开一看,认真揣摩着娘子的意思。前三幅连续画3只龟,谐音为‘归!归!归!’意即快快回家,第4副却不是龟而是鱼,从鱼和龟的谐音可理解为‘于(如)不归’,后三幅是3只鸦雀在不住地叫,根据鸦雀所叫的声音可理解为‘驾(喳)!驾(喳)!驾(喳)’!意即‘嫁!嫁!嫁!’也就是嫁人(改嫁)。这时,先生将娘子的7幅画完整地理解了,那就是——(先生你要快点)归!归!归(快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