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网游之三国梦

网游之三国梦第10部分阅读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李安琦策马狂奔到了浮云山脚下,果然山如其名,虽然不高,但是却笼罩在层层的烟云之中,也是个理想的神仙府地啊。骑马而上,李安琦一边细细的欣赏着风景,一边四处搜索又没有道观之类的存在。“来人请慢行!”忽然,李安琦听到了一声叫喊,忙停下,回头望去。

    一身着道袍老笑呵呵的走到李安琦近前,打量了他一番道:“你可是上山去寻那南华上仙?”李安琦一惊,他怎么知道我次来的目的?当下也不失了礼数,道:“正是,不知仙长如何得知?”老呵呵一笑道:“家师便是南华上仙。”李安琦心中一惊,片刻又是大喜,道:“那仙长可否带着小子去拜见南华上仙?”老捋了捋胸前的胡子,道:“家师此次让我来就是为了你来寻药一事。”李安琦心中可是七上八下啊,不知道人家给是不给。老又道:“你寻药可是为了张角?”“是的!小子寻药却是为了张角。”李安琦咬咬牙,既然别人都知道了,自己干吗还要藏着掖着,直说就是。老点点头道:“家师让我将它交予你。”老将一个瓷瓶交给李安琦道:“我那师弟也可以说是一代天才,但是却终是摆脱不了利欲之心,始终成不了天道。他遇到了你,也是一番造化,以后你可要好好待我家师弟。”说完转身而去。“仙长请放心!”李安琦对着老离去的地方鞠了一躬说道。

    “张角怎样?”李安琦为张角服下仙药后问道。张角呼吸吐纳了一会儿,站起身来道:“顽疾已去!”说着跪下道:“拜见主公!”“叮!张角欲拜你为主公,是否接受?”“接受!”李安琦大喜,扶起张角道:“快快起来,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在场众人哈哈大笑,道:“对,老张,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个人提示:你收服历史武将张角,奖励声望500,黄金2000”

    张角:90级道士。职位:无。武力:70,智力:86,内政:88。技能:基本剑法,瞒天过海,偷梁换柱,一夜千里,布云施雨,十倍嗜血,地动山摇,傀儡兵,高级步战,起死回生,鬼雾阴云,道法合一。阵型:长蛇阵,圆形阵,方形阵,三才阵,八卦阵,雁行阵。特殊兵种:黄巾力士,黄巾长。

    哈哈!牛人就是牛人啊!李安琦心里美的不得了。“是否全系统公布?”系统声音不是适宜的问道。“不公布!”靠,如果公布了,自己不就会成为全游戏界的公敌了吗。

    “好!现在全力赶回西凉!”李安琦坐在的卢上,对着身后的众人说道。“嗷嗷~”听到要回家,说有的人都高兴的跳了起来。“哈哈!出!”随着李安琦的命令,所有活着的西凉士兵们,开足了马力的狂奔着。

    这次剿灭黄巾军,李安琦一共损失了326名士兵:100名贪狼,120名青州,50名神弩营,10名西凉铁骑,46名收服的山贼(这些山贼一般是作为后勤使用的,所以死的很少),斩黄巾军无数。

    张角(?-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巫术也很熟悉。

    建宁年间(168-172),他带着两个弟弟,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中平元年(184)起义,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几个月以后,张角病死。

    第四十五章黄巾破灭新的开始

    “哈哈,看!我们马上就要到家了!”李安琦哈哈大笑的指着远处的秦殇城说道。“嗷嗷~”手下众人高声欢呼着。周泰走到李安琦身边道:“主公,我们的秦殇城是个什么样子啊?”听到这句话,几个这次收服的武将们聚了过来,他们也想知道,自己要回的城,是个什么样子的。

    “哈哈!好,我就告诉你们!”李安琦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块石头上,喝了一口水道:“我们的秦殇城具体什么样子的呢,其实,我也不清楚。”“咚!”确实包括周泰张角等人全部晕倒。李安琦头上飞过几只乌鸦,落下几条黑线……

    这不能怪他啊,谁让他做了个甩手掌柜的,城里的事情基本没有他亲自动手做过的,不知道现在展成什么样了,也属于正常。摇了摇头,李安琦下定决心,这次回去怎么着自己也得亲自加入建设劳动中去。

    来到城下,看着巍峨的城池,李安琦心中感触颇多。转过身来道:“兄弟们,我们出时是2500名兄弟,在并州时我们又加入了500名兄弟!现在呢!这一次我们一共失去了326名弟兄!再次,我们向他们致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就不会站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向着死去战友们的地方地下了头。

    “哈哈!李儒!老大他们回来了!”却是张炳听到士兵报告,说是有一队人马朝这儿来了,所以才来看看,哪知道,是自家主公回来了。“快!打开城门!”(忘了,现在应该是晚上,所以城门关着)张炳迫不及待的说道。

    “吱呀!”城门出闷闷的声响。张炳快步走过来道:“拜见主公!”李儒等人也在后面道:“参见主公!”“呵呵,好了,都进来了吧,我给你们介绍这几位!”李安琦笑呵呵的大手一挥,走在前面,现在他那个高兴啊,就算是一个主城的城主也就是自己现在这个待遇吧。

    “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一进大堂,李安琦就高兴的将所有人拉到一起,兴奋的说道。拉过田博福,李安琦道:“这位是田博福田老伯。我刚刚来的时候就是多亏了田老伯照顾。”“呵呵,哪里,哪里。”田博福高兴的摆摆手说道。

    “这个是张炳,哈哈,最实在的一个人!”李安琦拍拍张炳的肩膀说道。张炳也是傻乎乎的笑了两声,弄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是李儒,我们这儿的谋士,最高的军师。”李安琦拉过李儒说道,接着拉过张角道:“这个是张角,你以后多和李儒在一起为咱们城出谋划策啊。”张角点了点,和李儒在一边聊了起来。

    李安琦接着介绍道:“这时周泰!这时周仓,这时周平,哈哈,张炳,你们以后好好聊聊。奥对了,还有个阿大,他去整训西凉铁骑了,没在这儿。”李安琦拍拍脑袋,想起了还一个阿大呢。“来!去准备宴席,我们今晚不醉不归!”李安琦豪气大,马上让人准备酒宴。

    将头盔摘下,看看墙上的电子表,现在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自己已经上了十多个小时了,还真是腰酸背痛啊。整理了一下头,李安琦也觉得肚子有点饿了。翻了翻冰箱,只有一罐红牛,郁闷啊。还是出去吃的吧,另外再看看自己的同学们。

    “呼!老板,来碗牛肉面!”李安琦也算是这家店的常客了,大大咧咧的做到椅子上,看着忙碌的老板,叫了一声。“来了!哟,呵呵,是安琦啊,你可是有好几天没有来了。”有点胖胖的老板看到是李安琦,笑呵呵说道。“哈哈,老板是说我好几天没有来给你送钱了吧?”李安琦笑嘻嘻的调笑道。老板明显有点不好意思了,道:“你看看你说的,我这不是关心你吗。”

    “呵呵,我最近比较忙。”李安琦也是轻轻一笑说道。“奥,是不是玩的《虚拟三国》啊?”显然,胖老板也是知道的。“奥?您也玩?”李安琦很是惊讶,这个老板居然也玩?“没有,呵呵,是我女儿喜欢玩这个游戏。”老板呵呵一笑说道。“奥,是这样啊。”李安琦也点点头,现在基本上年轻人都喜欢这些游戏。快速的扒拉完一整碗牛肉面,李安琦心满意足的拍拍肚皮,放下钱,懒散散的起身离开。

    “呼~我曾经的校园!”李安琦站在校门口大感叹,自己也是很喜欢上学的感觉,但是喜欢归喜欢,始终是不能如愿。看看时间,快下课了,自己给他们几个打个电话呗。“喂!你们几个在那儿呢?”李安琦打通了罗英的手机,就开始吼起来。“我靠!你想谋杀啊!”电话那头传来罗英愤怒的声音。“哈哈!我不是怕你们几个忘了我么。”李安琦笑嘻嘻的说道。“我靠,我们敢忘记你吗?我的小祖宗。在哪呢?”罗英很是愤恨啊,这个家伙,自己刚想偷会懒,就被他打搅了。

    “我靠,我在校门口呢,下课了就快出来,我等你们啊。”“好的,等着啊,一会儿就下课了。”罗英快速的挂掉了电话,李安琦估计着是他们班主任去了,否则,罗英是不会这么快挂电话的。“哈哈,希望他不会被罚站吧。”李安琦幸灾乐祸的想到。

    “啊!李安琦,我要掐死你!”罗英一出来,就气势汹汹的奔向李安琦。他身后,杨帆和钱多则是阴阴的笑着。“啊!”李安琦惨叫一声,被罗英扑倒在地。“都是你!害得我被老妖婆训了十分钟!”罗英气愤的掐着李安琦。“啊!这怎么能怪我!”李安琦大声的喊冤啊。“不是你是谁!你要是不给我打电话,老妖婆就不会现,我也不会挨训了!”罗英一副怨妇形象,弄的李安琦背脊凉飕飕的。

    “哈哈!这才够哥们啊,恩,老板,来杯卡布奇诺。”罗英自顾自的做下,对着咖啡店的老板喊道。“我靠!不是吧?你不能这么宰我啊~!”李安琦一脸悲痛的说道。“嘿嘿,小意思!”罗英一点都不觉的有什么。“怎么样,最近混得还不错吧?”杨帆看着李安琦,小心的问道。“哎,别提了,混得一点都不好。不过我现在在玩《虚拟三国》,应该能够赚点钱吧。”李安琦喝了一口咖啡,说道。“奥,咱们学校很多玩的,还有挺牛逼。”钱多也插口道。“呵呵,是吗?你们呢?不玩吗?”李安琦看了一眼钱多,笑说道。“我们以后再玩吧,现在还没有头盔,还得三个星期左右才会再一次头盔。”“恩……”李安琦点了点沉默了……

    外杂篇(不用点击)

    起源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p;p;8226;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p;p;8226;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根据《史记》记载的後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後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秦朝

    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西汉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西汉时期的单于有: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儿单于、?黎湖单于、且?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东汉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351年被汉族人冉闵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亚洲部分的匈奴最后一点残余部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身份从中国历史中彻底宣告终结,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消融于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等等,据说有一些目前还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主要是归附了刘氏,胡人附刘,十胡九刘。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劫掠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侵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酋长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野蛮侵略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匈奴战马

    阴山等地的岩画中出现的牵马图和骑马图表明在5000年左右,北方草原民族已顺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正是由于对马驯化的成功,带来了草原划时代的变革,使草原经济逐渐由畜牧转变为游牧,点燃了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火炬。由于马的乘骑,彻底改变了草原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尤其是马的迅捷和灵活,给草原民族的军事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和优势,也赋予了骑马民族战斗的人生,马成为草原民族生死与共的朋友。

    外贝加尔、蒙古和内蒙古地区掘的上千座匈奴墓葬显示,用马头陪葬是匈奴民族的重要习俗,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匈奴民族竞争力的源泉。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和平时期它更多是作为交通工具,战争时期,它就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蒙古马虽不十分高大,但体能充沛,耐力持久,行动迅速,非常适应高原环境,因此,蒙古马作为草原战马更较其他马种占有优势。这些优良的战马再配上先进的御马工具――马笼头和便于乘骑的马鞍,大大增强了匈奴军队的战斗能力。《史记&p;p;8226;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种“尽为甲骑”,表明战马是匈奴军事的重要组成元素。“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充分显示了匈奴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匈奴兵器、头饰

    《史记&p;p;8226;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考古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刀、剑、矛、斧、等。

    匈奴的弓多木质,上有华丽的装饰构件。由于木头容易腐朽,目前还没有现完整的匈奴弓,大多是一些残留的弓饰件,具体形制无法得知。但根据弓腐朽后残留的痕迹看,其长可达13米。

    匈奴箭镞形制多样,有铜、铁和骨三种质地,其中包括著名的信号用的匈奴鸣镝。目前虽然还没有现可确认的匈奴鸣镝,但我们可从稍晚的契丹族鸣镝得到启。其他的作为兵器的匈奴箭镞出土数量众多,尤其是在外贝加尔南部、蒙古北部和中部地区出土的箭镞特征鲜明,散着慑人的力量。看着它们至今依然锐利的前锋,再假以弩机或剽悍的神射手弯弓射时的威力,人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巨大的杀伤力和穿梭于刀光剑影中生命的脆弱。

    匈奴刀剑多以铁制成,还有少量的铜刀。刀大多安装有木柄,分直背弧刃、弧背直刃、直背直刃等几种形制,刀鞘带有装饰物。匈奴短剑多现于鄂尔多斯地区,具有较明显的鄂尔多斯式短剑的风格,双刃,柄末端常装饰有动物纹饰,有的为铃或环。长剑一般长1米左右,双刃,有的有柄,有的无柄,多锈蚀严重,难见其原来面目。匈奴墓葬中出土的斧、矛和戈应是对中原兵器的引进和借鉴。这些匈奴短兵器在辽阔的帝国疆域内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匈奴族特点,与其他民族的兵器有较明显的区别。

    综观匈奴的兵器,可以看出具有鲜明匈奴特色的为弓矢和长剑,刀子和短剑多是在继承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遗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另外,对中原优良兵器的吸收和引进无疑大大提高了匈奴兵器的杀伤能力。

    内蒙古出土的匈奴妇女头饰,非常华丽。头上饰有云形金片、包金贝壳和水晶珠等。每一件饰物上都有小孔,以便缝或系在头巾上。耳坠很大,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是长方形金牌,下部是包金玉坠和金串珠。颈部还有用水晶珠和玛瑙珠制成的大项链。从这些头饰可以看出,匈奴族的手工艺水平较高。

    匈奴盔甲

    在需要近身搏斗的冷兵器时代,士兵装备的坚实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着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匈奴人深谙此道,非常重视士兵的保护,他们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庞大的匈奴骑兵。

    出土的匈奴头盔继承了北方草原的传统,与北京昌平西周白浮木椁墓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南山根出土的东胡族青铜头盔形制相仿,匈奴的头盔仍为青铜质地,素面无沿,盔顶有方钮,两侧护耳下方有系穿带子的小洞,两面开口,佩戴可不分前后。从其形制看,我们可以了解匈奴头盔的系戴方式,同时也可体会到这样的头部防护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对士兵所起到的良好保护作用。匈奴铠甲比起头盔来更少见,高勒毛都32出土的匈奴甲残片青铜制成,呈鱼鳞状密布,显得非常坚实。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利用匈奴青铜甲片复原了一件匈奴铠甲,尺寸约为65x50?,分前后两片,由众多的圆形青铜甲片组合而成。甲片之间原应用皮条连系,但皮条已腐朽,因此只剩下甲片。

    综上所述,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优良的战马,矫健的骑士,坚固的盔甲,加上锋利无比的兵器,勾勒出了匈奴军队的威武风姿,用“兵利马疾”形容匈奴军队,当是最恰当的概括。《史记&p;p;8226;匈奴列传》记载:“其攻战,斩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战而扶舆死,尽得死家财。”这说明匈奴军队有良好的激励措施。此外,匈奴墓葬出土物表明,匈奴人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对比其先进的文明加以吸收和引进也是使其不断强大的一个因素。所有这些构成了草原第一帝国的军事基础,为匈奴族角逐草原霸主提供了坚强的军事保障。

    乌桓:

    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中国古代民族。与鲜卑同为东胡族的一支。秦末(公元前3世纪末)东胡为匈奴击破后,部分迁居乌桓山(今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以北)而得名。汉武帝(公元前140&p;p;8764;前87年在位)击败匈奴,迁乌桓于止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边塞,始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东汉魏晋沿置。乌桓原是游牧部落,南迁后开始展农业。3世纪初乌桓大部分归附曹操,有万余落入迁中原,渐与汉族融合。留居塞外的大多并于鲜卑。

    据考证,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有―座乌辽山,即乌桓人迁驻之地。乌桓人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壮大并向南迁徙,与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直至进入中原各地,融合于其他各族之中。

    西汉武帝时期,乌桓族主要活动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相当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中东部、赤峰市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北部地区。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乌桓领(大人)朝贡于汉朝,接受侯、王、君长的封号。不久,率众大规模迁居缘边十郡。其向西展到今内蒙古河套、鄂尔多斯一带,东汉末年,因曹魏政权的征讨,除部分乌桓人远迁辽东地区外,“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此后,这个古代民族逐步在历史中消失。

    起源

    乌桓,亦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秦汉之际,活动于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乌桓一支逃至乌桓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因以为号”。但乌丸之名,战国时已出现,《史记&p;p;8226;货殖列传》曾指出:“夫燕亦勃、碣之间二都会也……北邻乌桓、夫余,东缩秽貉、朝鲜、真番之利。”有的学认为乌桓初为部落大人之名,后来引申为部落之名。另一种说法,认为乌桓、鲜卑不是因山得名,而是以族名转为山名,后又有乌丸川等。

    乌桓的先世,据《后汉书&p;p;8226;乌桓传》云:“乌桓,本东胡也。”王沈《魏书》同,认为乌桓与鲜卑同出自东胡。至于乌桓在加入东胡前,《竹书纪年》提到:“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赤夷尚赤,居于东方,似与乌桓人有关。在乌桓习俗中,穹庐皆东向,并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乌桓来讲至关重要。丁谦指出:“乌桓,乌兰之转音也,蒙古语红曰乌兰,故《传》中又称为赤山。”乌桓山即赤山。乌桓人死后,烧其所着衣物,杀犬以殉,“使护死神灵归乎赤山”,赤山似应为乌桓祖先的根据地,故称其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其后的赤山,即“渔阳赤山”,则是乌桓南迁后之地,即今赤峰市赤山。也许是乌桓自原来辽东西北,西拉木伦河以北的赤山迁出,至老哈河流域以后,别立一赤山以为纪念。乌桓人往往请萨满唪诵指引路径,以一犬牵之,使死之魂历经险阻回归到赤山。这种习俗似乎说明其祖先当初就是坐着犬拉雪橇到蒙古草原东南部的。乌桓在以后的展中,逐渐吸收了一部分匈奴人和汉人。

    匈奴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称,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与山无关1。(摘自黄现?等著《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

    鲜卑族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西元2世纪中叶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制“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檀石槐死後鲜卑部落联盟解体。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於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馀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

    部族与政权兴衰:鲜卑是与乌桓同时兴起的东胡另支。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仍为匈奴役属。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边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公元91年,东汉政府和南匈奴对北匈奴进行了致命打击,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领――檀石槐。鲜卑在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槐的死而瓦解,继起的是不断强大的拓跋鲜卑。

    鲜卑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牧歌、思乡曲、叙空事歌、战歌等体裁。从歌词观之,其风格刚健清新,粗扩豪放,富又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北魏统一蒙古高原后,太武帝从漠北迁来30余万帐落敕勒人(汉称丁零,亦称高车)。5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草牧歌,“其歌本为鲜卑语,易为齐言”,已成为千古绝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鲜卑人的宫廷音乐也有许多建树。《真人代歌》,亦称《北歌》,是鲜卑语宫廷歌曲。其内容为“上述祖宗开基的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足迹。”北魏宫廷中每日早晚均唱此曲,并有丝竹伴奏。

    中国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此为族名。鲜卑族名“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以不同的译音形式出现过:“师比”、“犀比”。然其时鲜卑离中原较远,南隔乌桓,其文化影响大都间接而来,所以仅指一种胡服的带或带钩。从东汉以后的史家记载中,又知鲜卑族名源于其所居地“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山”是汉语,显然,“鲜卑山”是胡汉语的混合词。这就把探讨推进了一层。至隋唐,后人为秦汉文献注释,提及“犀比”一词,张晏说:“鲜卑部落带、瑞兽名也”。但我们今天仍不好把“鲜卑部落”与“瑞兽”和二为一。

    匈奴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称,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与山无关1。(摘自黄现?等著《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注1:日人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乌桓、鲜卑考。汉译“胡”语有瑞兽带之义。鸟桓,蒙古语有聪明之义。

    考“鲜卑”与“乌桓”,同属东胡族。东胡语属阿尔泰语系,是蒙古等民族语言的祖源。所以很有考察国内阿系其他民族的必要。事实上,这些民族不仅语源上一致,而且地域也贴近。鲜卑族源于兴安岭,其语音应当介乎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满族的语音和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族的语音之间。国外一学对此作了一番考定,与“鲜卑”对应的音节,满语是“仨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