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药曰泣卷

药曰泣卷第2部分阅读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夫人来庵上香,看上满庵的白梅花,要挖回去,一珠冷梅即可花销树亡,青玉含泪上前作揖请求,不要再伤害白梅树。

    那夫人斜着眼睛,瞧不起这瘦弱单薄的小小尼姑,根本就不理睬她,继续挖,仍然是白梅枯死。那夫人也有些害怕,就下令,腾出正屋,她要住在山中赏梅,可以不挖梅了,加上家人,庵里不够住,青玉只好自己在柴房安身。

    3

    张夫人赏梅兴起,让人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叫来,让他在冷庵读书。

    青玉每日仍然细心的照顾梅园。

    那公子是个性情人,看到俗间从未见过的清雅脱俗的青玉,恍如仙境,那份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虽不施粉黛,白衣素面,乌发无繁琐的修饰,自然的垂着,如同乌云,掩饰着俏丽的面庞,低垂的粉面桃花,风中摆柳的柔弱,让公子着迷。他设法接近青玉,但是都被委婉的避开了。

    4

    张夫人发现了倪端,很是恼火,说青玉是女祸,要害她的儿子,责令公子回去。但是公子已是痴迷太深,无论如何不走。张夫人没有办法,只好想别的办法。

    无辜的青玉受到张夫人的多次盘问和盯梢,她对于所谓的公子一正眼也没有看过,如此的脏水泼身,令她很委屈。张夫人的意思如果公子出来,就不允许青玉出柴门。她含泪颌首同意。

    青玉眼看白梅没有料理,但是为着名声,忍耐着无端的惩罚。

    5

    公子几乎疯了,因为见不到仙子一样纯洁美丽的青玉,他无心读书。张夫人气急败坏,带着公子和家人回府。

    公子饮食不思。

    没有办法,张夫人让家人接青玉到府邸,青玉是出家之人,庵规不允许。惹恼了张夫人,寒夜一杯加了丹顶红的酒,逼死青玉。仗着自己丈夫是知府,在当地一手遮天,没人奈何得了,何况孤零的寒庵无势的弱尼。

    满园的白梅凋零无几。

    6

    公子终于自己扛过情关,自己清醒过来,来庵拜访,才知道:早已经是人去庵空。知道了原委,为自己的母亲打着爱自子的旗号而逼死青玉,实在伤天害理,他嚎啕大哭,枯梅空庵,凄凉无比。

    公子为忏悔自己一厢情愿给青玉带来的夺命灾难,为母亲赎罪,不顾母亲的反对,出家做了道士。

    7

    张夫人久寻的姐姐姐夫终于有了下落,他们流落到沧州,因为一直战乱纷纷,一直没法来杭,当年刚把女儿寄在城郊的寒庵,准备进城去投亲找妹妹时,就被攻城的乱军赶出不知多远,眼泪纷纷中,和女儿失散,再也不能团聚。

    杭州知府保城有功,但是,杭州城外仍然烽火连天,他们只能在沧州暂且安身,知道逐渐平定些,有水道可以通航了,才起身再来杭州,老眼都几乎哭瞎了,想女儿想的都心碎了。

    他们和妹妹一家终于见面,擦干眼泪,姐姐姐夫就不歇脚就要去以前的寒庵。

    8

    走到山腰的庵前时,张夫人就昏过去了。姐姐姐夫看到的是破败的破庵。梅花人面根本不知何处去,两个老人也哭背过气去。

    收到口信,来拜访姨夫姨母的公子,看到这一幕,心内什么都明白了,因为他们也隐约知道,这儿的接替师太守庵的是个不知身份的异乡孤零人,所以张夫人才敢肆无忌惮的欺压,本地人还要考虑,怕她的家人找来,对于那样的孤零的女子,死了也没有人问,张夫人是经过考虑的,掐个软柿子而已。

    公子“啊”一声,“孽更大了!”吐血而亡!

    古典古剧之清雅蘭园

    千古幽雅蘭

    高洁传后世

    扬州藏书园

    细述珠珠泪

    高洁蘭

    清幽园

    远古忧伤

    泪蘭如水

    泪诗如歌

    泪人如霜

    泪庵如雪

    泪园如茔

    恕:

    不侍春夏

    只识冬寒

    1

    蘭芷在养母家已经能担当起家计,她的刺绣远近闻名,尤其是各类蘭花,用着白色的绣线,细腻地、精致地描绣蘭韵清情,成为许多显贵人家的必买的精神消费。养母很是高兴,蘭芷几乎没有休息的劳作刺绣,养母一点针线活都不会,帮不上一点忙,但是却接很多的活计,几乎没有日夜的刺绣,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2

    临镇的徐姓人家的30多岁的徐酣,是个好吃懒做的主,还好穷追美丽的姑娘,对于又美丽又出众优秀但是苦命的蘭芷早是居心叵测,心生歹念,但是吝啬的张家养母是不会把那样的一个摇钱树轻易许配给他的,所以,非常规办法,在一个乌云漫天的傍晚,蘭芷浣纱归来时,徐酣和自己的几个叔伯兄弟将蘭芷强抢回镇子。

    3

    养母找了几天,以为她和别人私奔了,气的骂了一阵,并不担忧她,也就作罢。

    蘭芷还以为养母一定急的找自己,她为了养母也要设法回去,死不屈从,她骗徐家兄弟说,她愿意依从,只是先把她的绳索解开,否则手勒坏了以后就无法刺绣了。徐家人有得色由得财的双重利益想法,就把她解开了,她要了些针线,刺绣起来,很快一株幽怨的幽蘭就镶缀在绣绸上,徐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就放松了对她的警惕。

    4

    听到外面有货郎的叫卖声,她说要去采买些丝线,他们本来不让她去,但是买来的丝线与正在绣的蘭花不搭配,这份灵秀是有天分的,因为他们要的是蘭芷的精巧的手艺,并不是只当是花瓶捧着,所以没有奈何,他们派了个人跟着,蘭芷装做在挑,然后买了许多,告知跟着的人还要一些,一定要再拿些银子,跟着的人,很忧烦,怕她跑了,但是经不住她催促和想着发大财的诱惑,就想着一个小妮子能怎样?就在宅院门口而已,就快速跑回去拿银子。

    蘭芷哀声求货郎哥:“求救我。”

    货郎哥哥也已经看出端倪,蘭芷请他把货郎的帽子给她,然后两人从小巷逃离徐家镇。

    5

    怀着亲人之心逃回来的蘭芷却被养母一顿臭骂,说她和一个货郎就私奔,害的她接的生意都赔了本。蘭芷忍耐着呵斥,但是她看见她纺绣的机子上另一个绣娘已经在模仿着她的蘭花样本在刺绣,眼光短浅的养母以为找些熟手绣手就不再需要蘭芷,反正以前接的生意能够用。

    心气高傲的蘭芷没有流一滴泪,当年父亲遭斩刑九族连罪的那天起,她已经流了太多的眼泪,从一个尚书千金,到绣女,她无论外表如何的柔弱,但是内心的那份高傲,却是骨子里的,她扭身离开张家,那怕举目无亲。在数年前的家难中,她学会了坚强和忍耐,活着是以刺绣为谋生,为的是有一天为父亲昭雪,为林家恢复名誉,为自己重活回尊严的生活。

    6

    走到门口的蘭芷遇到村里的私塾先生,先生了解她的身世知道她才学惊人,也听到张家养母如雷的吼叫,看到走出的蘭芷就上前问她可有兴趣做个女先生?

    蘭芷很感激先生,答应下来。

    徐家见人跑了,嘶叫着来张家要人,说是蘭芷已经在镇上祠堂各族长老的面前按过手印,是他们徐家镇的人了,张家回骂,于是大战开始,徐家人告上县衙。

    7

    为不连累私塾老师,蘭芷自己来到衙门。

    徐家人很是嚣张,而张家人根本就没有露面,蘭芷为她们赚了多少银子全部忘记了,蘭芷忍耐着内心的酸楚。淡然镇定地等待着宣上堂。

    知县大人让徐家呈上证据,那份有着红色手印的纸被呈上来。

    知县责问蘭芷为何不遵守婚约。

    蘭芷跪在堂下,镇静地回答:“大人,人与人的手印都是不同的,如果我的手印有一个和婚约上的相同,任凭大人发落。”

    知县犹豫了以下,颇有些不耐烦,也不相信,“算是同情你,让你甄别一下。”

    但是,结果让知县目瞪口呆:真的完全不同,他又把侍女叫了按,更不同,于是大呵一声,问徐家根由,徐家没有料到如此,全部吓的扑在地上讨饶,承认是家里的人自己按上去的。

    徐酣以欺瞒罪入监一载。

    8

    江南水乡的湖边,有个衣着不是本地服饰,尽管他在刻意融入当地,但是还能看出是京城人士的人在书画边逗留,和私塾先生一起在写诗联的蘭芷,为避麻烦,一身男装。她认出是微服的皇帝,因为曾经在选秀时,她见过皇帝,当时皇帝很是惊喜地看着她,但是因为满族嫔妃的嫉妒,很快的串通好皇太后,现定规矩说非满族女子不能进宫,就把她设法除名了,并且设置障碍,让皇帝见不到她,很快就出现父亲的莫须有的罪名,她忍辱负重地活到现在,就是觉的自己给家族带来祸端,她要自己洗清父亲和家族的清白。

    皇帝在选秀的傍晚其实就召幸过她,他告诉她他喜欢扬州山水,要在明年的三月微服扬州,请她陪驾。现在正值三月,她记得皇上的话,所以在湖边用长诗隶书写着幽怨,那秀丽的隶书,加上被她绣在白色的绢绸的高洁的芊芊蘭旁边,吸引着各地才子前来拜读,她终于看到那个身影,于是,男装如风飘开,蘭仙般的绣装显出,更有那哀怨的泪水涟涟,她弱叶一般飘到皇上面前,泪人一个,说不出一句话来。

    9

    皇上惊讶地注视着泪美人,那曾让他如醉如痴的蘭绢绣诗的蘭丛中随着蘭花的清香依偎在他袍边的泪人,他一下认出那让他思念成灾的人儿。

    “皇娘说你死了。”一句话,甚麽都明白了。

    私塾先生知道些原委,赶快引他们到书房详谈。

    湖边幽蘭绢,美如画。

    10

    蘭芷的父亲得以追封,母亲追封为诰命夫人,家族其他人等均获释放或追封,林家名誉如清风。

    蘭芷为冤死的父母重修坟茔,燃香祭拜。

    心事了了,她郑重要拜别皇上,要上庵庙终生为死亡的亲人烧香求赎。

    皇上留她不住,很是伤感,后来要她答应他在扬州为她而建一庵堂,建一座蘭园环绕她的庵堂,让她可清净养心。她惊异于皇上对她的了解。温顺地答应下来。在蘭园内,书墨羊毫,成为著名的藏,皆因蘭芷好诗书,自己也留下清丽哀婉的诗作。皇上总是带着尊敬和欣赏的心情每年三月来扬州赏蘭阅诗。

    于是,蘭园,千古流芳。

    古典愁剧之江南凊竹

    翰林沧桑篇篇

    天涯羌管声声

    高洁青竹倩倩

    奉与君忍泪看

    端正楼空

    琵琶冷

    月高玹索

    伤离泪

    蓬山万重

    为酬约

    云朔南陲

    竹移根

    望月思亲

    江南只在泪梦中

    望水思亲

    浣纱只在泪歌中

    望竹思亲

    高洁只在泪斑中

    珠珠泪痕

    写尽断肠

    珠珠泪痕

    尝尽别离

    难!难!难!

    1

    凊竹陪伴父母大人从苏州登任偏远的岭南惠州知府,已经在路上行程半月。期间母亲一直在偷偷的哭泣,因为本来想把凊竹放在母亲家中,无奈看到哥嫂赡养母亲已经是感激不尽,实在张不开口说再要把女儿寄养在哥哥家,所以也就在临行前哭哭啼啼地在母亲房里坐了半晌,带着女儿去亲友家拜别,也就把忧虑吞在肚里,现在看见女儿跟着受罪,而且知道那儿是个蛮荒之地,女儿恰是嫁又显小,带着怕是那荒蛮的地方耽误女儿终身,想到此,不由的悲从心来,泪水渗透绢帕。

    女儿安慰着母亲,一直陪伴着母亲的悲伤。

    父亲坐旁边一直没有言语,他也有同样的顾虑,自己风霜残年倒也罢了,妻子和女儿跟着自己受罪,尤其是小女,未来当如何?真是不敢想。他恨自己没法折腰事权贵,一身傲骨落得被陷害的地步,真是真话说不得,实事做不得。

    2

    艰苦的行程后,终于抵达惠州府第。

    一片荒草凄凄。让人顿生凄凉之感。

    安顿好家人,妻子和女儿收拾细软,杨大人去拜访当地官员,虽然很是反感拉拢关系之官场,但是没有办法,总不能再遭这些人谗言,再被发配到海南去,可就更对不起妻女了,为了家人他也要忍耐,强装笑脸去作陪官场应酬。

    3

    席间,有个人和他一样言语不多,抑郁寡欢,倒是吸引两人不由的坐在一起。但也不过礼貌性的打声招呼而已。

    在逐渐的来往中,知道那人陈姓,是个被贬的原京城史官,一身的学问,现在不过任番禺知府。两人颇有些惺惺相惜。来往稍微多一些。

    4

    陈知府母亲50大寿,只邀请了杨知府,为酬知己,杨知府嘱托妻子和女儿为陈老夫人绣了长寿裙褂,特地带着去。

    老太太太喜欢杨夫人的手工,一定要邀请夫人小姐回谢。

    推脱不过,杨夫人和凊竹只好郑重前去拜访。

    5

    陈知府的少公子,是个习武之人,在佛山开有武馆,远近闻名,吸引着许多人慕名前来学武。

    为庆贺祖母寿辰,他也从佛山赶回。

    正碰上娴雅端庄的杨夫人母女,那羞涩文静的小姐跟着母亲后面,亦步亦趋,不多走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白皙的皮肤,弹指可破,如云的云鬓,白色的丝绸衣裙,纤巧雅致如同风中摆柳,娴静羞怯若同雨中含苞的白荷,与常年在岭南看见的黑黝泼辣的女子不同,如同是水中捞出的姑娘,水灵的如同百合花。他悄悄跟着后面,心里很是惊喜。赶快找母亲引见。

    母亲也很是喜欢娴静的凊竹小姐,母亲以前也是西关的大家闺秀,见过世面,和父亲在京城住过,也见识过灵秀的江南女子,今日一见,更是喜欢,心里暗暗佩服儿子有眼光。如果不是杨家遭贬,还遇不上这样清雅的女子做儿媳妇呢。她实在有些不喜欢不修边幅、虽能干粗活却不细腻的岭南女子,许是和娘家一直都是大家有关。门当户对才是舒服些。尤其是陈家也走南闯北走过很多地方,他们回来是有告老的意思,母亲和子女一直在岭南,是有归心的,虽然给家人盖了华丽的园林,就在番禺城内,但是,总是老来思归吧,与杨家的背井离乡不同。

    热心的陈夫人,加上心底的私念,引见了自己的少子。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杨夫人母女,没有想到会见到男子,凊竹一直低着头,母亲礼貌地做了寒暄。

    6

    陈公子成为杨大人的很得力的助手,他放下自己的事,对杨大人的事,事事都上心,使得杨大人很是欣赏他,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是感激陈家的人处处相帮。

    这样,陈大人在夫人耳边风吹之下,厚礼和少子登门求婚。杨大人念陈家人的热心和看重,应承了婚事。杨夫人有些犹豫,她不想女儿永远埋没在这样的荒蛮之地。但是杨大人确实受人恩惠,嘴上也说不过去。女儿也到了婚嫁年龄。

    这样两家定下婚约。

    7

    杨夫人的母亲仙逝,杨大人因为事务朝廷迟迟未批假,所以杨夫人就只带着女儿返江南奔丧。

    母亲和哥哥、嫂嫂见过礼。

    阔别的故乡和不能尽孝的母亲的离世,让杨夫人好哭一场。凊竹陪着母亲,也是伤感重重。

    眼前高大的一个身影,递过来一丝绢帕,是凊竹最喜欢的杭州丝绸帕,她抬头看见一位儒雅的公子,“姨妈,表妹节哀。”

    原来是表兄。他已经从一个冒失的小子长成个儒雅英俊的男子。

    清竹羞红了脸,赶紧低下头,再也不是当年的孩提时代,男女有别。

    8

    表兄的温文尔雅是岭南人没有的,母亲看出表兄对凊竹的关心,赶紧说在岭南已经订了亲,表兄很是痛苦和伤感,清竹也有伤心暗在心,原来自己还是这样爱着自己家乡的气息和文化,人的温和的相处方式。耿直的岭南人,让她总觉的哪儿有别的,总是找出来了,但是,他们品质不坏,又是父亲的难得知己,已经订婚,必须守婚约。凊竹含泪压制住自己对表兄的感情。

    理智的清竹和母亲,忍耐着误解,以为看不上表兄的误解,母亲实在撑不住了,就让清竹自己做主。凊竹含泪告之自己的心意,母女相对而垂泪,次日,觉不宜久留,就洒泪挥别。哥嫂和凊竹表兄虽被拒绝,还是盛意送别。

    9

    回来后的母女谁也没有说出心里的酸楚,不想父亲难过。

    婚期如期进行。

    婚后半年,朝廷突然急招杨大人回苏州原郡,目的是安抚造反的秀才,集体上书的苏杭秀才,为的是朝廷为压制曾经的苏杭反案,连累的苏杭众秀才,8年内不许苏杭籍秀才上京考,杨大人就是为考生请愿被发配岭南的,如今那帮秀才如同要爆发的火山,朝廷有些害怕,所以还是找杨大人安抚,那帮人只听他的。

    杨大人只得准备动身返江南。

    10

    最痛苦的是凊竹,她已经为放弃了最珍贵的喜爱,如今,父母又要在老年千里再度奔波,而自己已经是嫁作人凄,不能前去一路照看,而且自己要永远孤独地留在岭南,虽然公婆、丈夫都很上心的对自己,但是毕竟隔着一层肉,不是血缘亲,不由的心内酸楚,但是又不能让婆家人看出来,否则有嫌弃之意。也不想增加母亲的痛苦,她做好路上用的干粮,克制着如泉的泪,安慰着母亲,在母亲上马车前,用最温暖的笑容,送父母返乡,那她日夜思念的江南,她是多么想回去呀。

    马车尘起,尘落,消失在远处

    凊竹掩面长泣,她在丈夫来身边时,试干泪,和丈夫并肩行过荔枝林

    古典苦剧之风雨怜菊

    秋意冻寒述苦难

    良善忍偏做苦菊

    贤良尽只酬病患

    世情凉共陪冷泪

    风雨忘停歇

    只把苦人催

    冷世比九泉

    不把弱怜惜

    已是风中菊

    尚挂忧患霜

    吐尽口中丝

    秋来谁埋僵?

    风雨飘摇

    世情恶冷

    寂寞苦菊

    谁怜侬?

    罢!罢!罢!

    只当生为哭

    不敢求天晴

    1

    怜菊做朱家童养媳已经十个年头,如今,她已经28岁了,但是婆婆还是没有要他们正式成亲的意思,而且不允许说出去,说是时机成熟才说,现在他还小,怜菊只能听从,对朱龙和对外都一直说是他的姐姐。娘家人势力单薄,自己日子都过的艰辛,更是没有人顾得了一直可怜得挨打受骂的怜菊,妈妈在给她念叨完都是命呀,就撒手人寰,撇下她,忍气吞声地支持了10个冷酷的岁月。

    2

    朱龙被公婆安排去读书,在读书时,和先生的女儿有了感情,先生在当地是有名的人士,在京城有做官的哥哥罩着,只是自己喜欢田园的生活,所以此事让朱家人很是欢喜,他们瞒着怜菊,上门求婚,余家人也看好朱公子勤奋努力,是个好后生,就答应下来,但是前提是:必须参加京试,取得功名才能正式成婚。

    朱龙进京准备赶考。

    3

    临行前,朱家公婆委婉但是坚决地斜看着怜菊,隐晦得告诉她劝她不要阻挠朱龙的好事,否则也没有她的好果子吃,并且在余家小姐进门前,让她走。

    怜菊眼泪吞在肚子里,帮朱龙收拾着行装,然后送走他后,凄凉地四目张望,不知茫茫世界,何处是她得安身之处。

    4

    她只好到镇上的一个富人家里做下人,因为已经出嫁的女儿,嫂子是容不下的。几次想轻生,但是她还是牵挂着从小看大的朱龙,有尘缘的事未了,只能忍耐。如果朱龙金榜高中,她就放心了,就追随母亲而去。

    5

    一天,去河涌洗衣时,听洗衣的婶婶们在说:朱家公子被受惊狂奔的马甩下,跌落沟里,现在只剩捡了条命而已,人是被摔着脑袋,傻了,每日只会傻笑。

    怜菊听的如雷轰顶,再怎样被婆母欺凌,她都不愿朱龙出事。顾不得可能的羞辱,被赶出门的痛苦,她抱起未洗完的衣服竹篮,跑到朱家。

    6

    比想象的更惨:公公气急攻心,已经身亡,还躺在堂屋,没有人能处理后事,婆婆一下子口眼歪斜地躺在了病床上,朱龙冰冷地躺在锅灶边,饿的乱傻喊,锅灶已经冰凌都有了,她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顾不得身份,就赶紧收拾打扫,并煮上饭菜,看着朱龙吃饱了睡下,婆婆喝了稀粥,才斗着胆子,以未经批准的儿媳的身份,事实上已经无人能清醒的批准,替代儿子,为公公擦洗料理,让他有尊严的准备入土。

    7

    她跪在曾经收留她做佣人的张家堂厅,请求发落,因为她没有干满签订的日子,中途要求不干了,是违背做人规矩的,张家老爷念她也是为他人,无奈如此,赦免了惩罚,放她走。

    她卖了以前自己织的布,那准备给公婆做冬衣的,换回一口薄棺,将公公掩埋。

    然后一人挑起侍候婆婆和照顾朱龙的重负。余家人从出事就没有露过面。

    8

    她白天要伺候他们,照顾疯癫的朱龙和瘫痪的婆婆,到了晚上,拼命的织布,好在集市时换钱花。

    才刚刚30岁,她就白了头发,驼了背。

    她以她可怜的弱小的菊的力量,支撑着朱家的惨况,支撑着婆婆的风烛残年和朱龙的疯癫,她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否则朱龙会很惨。

    她用信念、严己的习惯,损耗着自己的生命,点燃着朱家微弱的光,风雨中,摇摇欲坠。

    古典古剧之侍书传

    闭门兰画静,

    化作鬓边雪

    高阁纵春寒

    总在书墨东

    藏,古雅,书香幽幽,坠着玲珑锡佩,缀着如竹清高,涟漪着似兰高洁

    人如兰,书如竹

    坎坷为写就日后的高雅

    艰难为磨就来日的恬淡

    超越灾难,重墨挽圣洁人生。

    赏梅洁,叹兰馨,仰竹节,

    古付诸如花年华,卷卷长简,清高付墨

    别样女儿,别样见地,别样高洁,别样建树

    第1

    苏家是苏州出名的书香人家,家里的藏,培养了几代状元。

    苏家当年因为过往较深的当地官员因为和当朝意见相左而横遭祸端,家门全部牵连,遭受孽运,苏家也受牵连,幸好当地口碑好,有人保,才免遭灾难,但是家业充军,父亲入狱接受审查,只是不用端满门。

    无辜家业没落。

    古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守着一株独苗,很是疼爱,家遭变故,古檀似乎一夜间长大,母亲也在一夜间苍老。

    第2

    王况是当地的一霸,这次苏州知府的官运遇劫数,他的父亲从常州调回家乡任职,填补苏州知府一职。

    王况早就对苏家千金垂涎三尺,碍于当时当势的是他人,也很是罩着苏家,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知府倒台,苏家受到牵连,已是摇摇欲坠,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向来是他的为人和作风。很快,由新知府的衙役跟着的登门求婚队伍浩浩荡荡地冲进苏家大院。

    古檀正坐在绣房绣花,好在幼时起母亲就教给女儿家该修的绣花课业,如今她绣的绢幅,非常细腻,非常别致,母亲很伤感的拿去卖,遣走了下人,华发的母亲不愿未出闺门的女儿出闺门,怕再惹出什么祸端来,母女孤单只求个平安。

    此时的突然,古檀惊吓的躲在屏风后面,好在母亲在前厅,接待了来人。

    第3

    王况一行走后,母亲就抱着女儿痛哭!

    冰雪聪明的古檀明白了,她轻柔用丝绢帕试去年迈母亲的眼泪,用安静的笑容安慰失措无奈的母亲。

    聘礼下达的当天,古檀提出一个唯一的条件:带着年迈的母亲,让她照顾母亲晚年。

    王况痛快的答应了,一个老婆子而已,活不了几年,碍不了事。

    古檀后来是多么后悔带着母亲,那看不见的丑恶刀剑,更早的刺死了母亲,让老人悲痛死去。

    第4

    大礼过后,也算明媒正娶,古檀过了门。

    平日大门不出,只知诗书和女儿绣红的古檀哪儿了解外面是怎样的丑恶。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又再嫁到书香之家,都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如同进了屎尿坛,人类的羞耻全被揭去遮羞布。王况之前就收了许多小妾,大部分是风月场的人,以前王况守口如瓶,藏的很严,娶古檀不久就肆无忌惮了,经常当着她们母女就不顾廉耻的大演伤风败俗之事。母亲是怎样高贵端庄的出身,怎受得如此的痛苦和丑恶,饮毒身亡,临死握住女儿的手,泪水长流,后悔窘迫之时仓促答应女儿婚事,害了女儿,凄惨地死在龌鹾之地。

    第5

    古檀两天没有进一滴水,屈辱,耻辱,做人的尊严被践踏,她如同吃了苍蝇,痛苦达到极致,为了母亲她才拼命的忍耐,忍耐的常常嘴唇咬出血,让自己把屈辱吞下去。但是,如今母亲死在自己眼前,肝肠寸断,眼泪流干了。

    她冷静的表情也吓坏了王况,新婚就逼得古檀母亲自杀,他稍稍收敛了一些,那些出身青楼的女子在王况的骂声中,也稍装一下人。王况见识的女人多了,以为过几天就好了。名门闺秀给他家撑门面,他又可以为所欲为,真是面子和逍遥双得。

    第6

    王况低估了名门出身的古檀。

    第三天,一纸解除婚约的解约书递给他的父母大人。然后,素装,端庄稳重地走出王家豪华的大宅园林。

    她回到了自己已经有些荒芜的家,在自己的家里重拾书画、刺绣,找了一位以前的佣人,是位稳重的大妈,帮自己在闹市街区摆摊卖。

    认为她侮辱了他们家的王家,四处找茬,大妈被打伤过,辞职不干了。

    被逼无奈的古檀只好远走他乡。

    第7

    女扮男装的古檀,来到青浦。

    为生计,她继续靠卖诗画为生。

    一天,来了一位先生模样的人,看了古檀的诗画,很是欣赏,又是捧着书一副勤学的样子,就问她可愿意打理藏,是一家庄园主自己家的藏,怕霉烂,所以要找个爱书的人管理。古檀想起自己家里的曾经的万册藏书,差点泪就出来了。那样一个平安安静的地方正是自己熟悉和习惯的,她从小就在藏长大,所以和父亲学会了如何保养古书籍和书的年代排序,利于查找。妈妈也是多么的希望她有个圣洁的去处,书的世界,是最圣洁的所在。

    她点头答应。

    藏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主人很是满意。

    第8

    日久,主人终于发现她是个闺中女儿,而且知道她是知名藏书家苏家的千金,是主人很尊敬和敬仰的人家。这样人家的女儿才可能如此知书达理,如此温文尔雅,如此飘逸不凡,就有结亲之意,但是古檀委婉谢绝了,她感激主人对父亲的理解,只祈求如果可以请每年批她几天假去狱中探望父亲,照顾父亲于花甲。

    主人批准了,很惋惜不能结连理。只是平时古檀在得到允许后着上婉约的女儿装。只是去苏州探望父亲时为策安全,她仍是着男装。

    梦魇一般的那次婚姻,让她厌恶透顶。她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藏的建设上,关于藏排序、搜索到收集,呕心沥血,使得青浦庄园藏千古流芳,她也因此穷尽美丽的纯洁的陪伴书的一生。

    后人都叫她侍书姑娘。

    名如人般古典优雅,镶嵌在藏的书香的史书璀璨的一页。

    一宛苏州愁

    四月的苏州河畔,柳影朦胧,花香暗袭,月儿冷清清地坐在书房,父亲去天津洽谈生意,只有一些佣人,影子一般无生机地在厨房和庭院晃来晃去月儿的绣楼和书房除了一个木衲的丫鬟来伺候,多半时候月儿让她去外面帮忙,尔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百~万\小!说、绣花,竹窗外,竹影绰绰,班驳的摇曳在粉墙上,勾出幻化的影子,也勾出月儿的满腹心思,遣散不去,成串的泪珠也划落不去忧伤和悲戚

    母亲在月儿幼时因为一场重病在一个烟雨凄凄的黄昏,抚着月儿柔柔的秀发,纤若苍白的手紧紧握住月儿同样纤若的手,眼里千万个不舍地泪眼婆娑的将女儿抓牢在视网膜魂魄终于袅袅离开,拥抱着女儿的哭声,不忍阔别,天地间一片雾雨茫茫,鸟儿飞远,不忍看母女惜别,花儿颔首,不忍听断肠声

    从此,每到母亲的忌日,总是阴雨连绵,把四月的相思和忧郁漫天的播撒父亲总会在这几日借拼命的忙来排遣心中的痛苦,缄默的父亲,和本来就娴静的月儿几乎无话可说,只有在母亲美丽的遗像前女儿的泪珠和父亲强忍的抽嘘的背影,在黄昏的雨滴声中沟通和连接父亲没有续弦,谁都知道这个柔弱的女儿是他的掌上珍珠,虽然他从未说过,从他每次远门时那放心不下的看女儿的忧虑眼光,仆人都心知肚明,每次都知道他要交代的是甚麽千里牵挂,却无法在忌日敢让自己静下来,怕思念的痛苦酷刑般的折磨,所以选择苦役般地奔波以图忘却独留下只能守在闺楼的月儿,把对母亲的思念和雨忍吞

    古琴低缓哀怨地连结着黄昏的渗透,不觉中,青色的飘拂的窗纱,写下黄昏的符号,悄然地透出一丝丝凉意,月儿挽过一丝白色披肩轻披在不禁风寒的羸弱的身上,想起这柔软飘逸的披肩还是母亲所刺绣,更禁不住的珠泪滑落,滴滴沁透衣衫

    远处隐隐传来风铃的声音,若隐若现,一只孤零的飞雁哀鸣着飞过黄昏的窗前,划过一道泪痕般的长空云迹,阴昏昏的云快挂不住般,越来越低地垂降下来,风中箬箬的垂柳呜咽着呼唤着飘飞的柳絮,花瓣漫天翻飞,泣零地与窗下的弯弯的水儿挽手西去

    一片纤飞的叶子,柔柔地飘进窗来,落在扶弄琴弦的月儿苍白的手上,翩翩欲语,不忍离去,月儿捧起它,飘忽的叶儿用弱若的叶尖儿扶动琴弦,一曲高山流水,平日里母亲最喜欢给月儿抚奏的丝弦乐,风儿柔和地抚弄着月儿长长柔柔的秀发,片片的梅花瓣如泣如诉地温柔地包绕在月儿的裙边、丝绣的||乳|白的外披肩上,曳地的丝裙上满是花瓣,粉色的梅花花瓣,像母亲爱抚的手月儿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无声地滑落,她环顾闺房四周,轻吟着"母亲"她清晰地铭记母亲从她幼年就总是指着窗外的梅花讲述为甚麽家里种满了梅花,细声地温柔地抚着月儿的秀发讲述梅花的傲风雪,纯洁高尚的风节,嘱咐月儿珍爱自己,当时朝中作官甚至奉为至高的亲属有好几位,常常因为牵连满族诛灭的事时有发生,加上边关战事纷纷,母亲的两位兄台都在边关常年征战,由于过度的牵挂和担忧,本来就柔弱的母亲,总是药不离口,看着同样柔弱的月儿,母亲又重重地添上忧愁,父亲常常望着这一样羸弱善感的母女,眼中充满疼爱和不忍.母亲常常放下针绣,惆怅地提笔,月儿在一旁细细的研磨,看母亲把满腹的忧郁化作墨迹点点,和谆谆的叮咛,母亲留下的诗词多是吟梅词,鼓励自己,也鼓励月儿所以,恰以此情此景,月儿知道是母亲过度思念自己,阴魂不散,不去仙界,依然在自己的身边,日日陪伴着自己,她闭上了眼睛,感受着母亲的爱怜,用心语和思念的母亲对话,泪水打湿了琴弦,打湿了飘飞的叶儿和裙绋上的花瓣

    月牙儿已上柳梢,守望着一弯迂回的江南古镇,陪伴着苦苦思念的母女亲人

    父亲的运盐车此时正急行在逶迤的眉山山道,本来未及如此急匆赶回,看到当地张榜又在全国急招武状元,知道边关战事又吃紧了,怕女儿有闪失,所以不等全部谈妥生意,就日夜兼程地赶回苏州.深夜的山道,猿猴的叫声,提醒着一抹煞气,山中的瘴气,雾雾朦朦,崎岖的山路,路旁低垂的树,将露水沁湿夜行人的疲惫

    忽然,从叉道上冲出一群蒙面人,嘴里喊着杀声,冲将过来,措手不及的盐商车队顿时慌乱起来,随队的保局的人也是战了个落花流水,看来对手不是一般的响马贼,而且对方明显是要抢他手中的商会的密拟的上报朝廷的官商勾结,私抬粮价官、商名单和奏折,招招都冲他而来,而且其中有人喊着他的名字江慕反应过来,料到是商会中和他作对的对手与知府派来的人,由于江慕的夫人,也就是月儿的母亲,乃当朝郡主,所以无人敢明着整他,当年 由于牵扯进一个同籍苏州人士的案件,被受连累,自找台阶而要求回原属,当时皇上并不同意郡主前行,但郡主执意要随夫君一同赴苏州,皇上无奈,只好答应,于是月儿便随父母定居苏州,远离皇室,再加上母亲恬淡娴静的个性,一家人在苏州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