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之都市大鳄

二百四十五章 建议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还有,我们县里到处都是竹子。我记得有一种重阳竹,剥壳后出的竹笋只有筷子粗细,外形美观不说,鲜笋味道还非常好。我敢说,拿这种鲜笋到国内的大城市以及港区卖,有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李震东说的这种重阳竹笋是县里的特产,吃起来味道绝佳,甜、爽、脆口。比别的种类的竹笋好吃得多!晒成笋干后,没了甜、爽、脆,却又多了一种独特的香味。

    “问题是,重阳鲜笋保留不了多长时间。”胡长军知道这种鲜笋,印象非常深刻。鲜笋配肉丝,味美无比。这种重阳竹,县里到处都有。在大树镇呆了几年,在休息的日子里,胡长军还带着全家上山去采摘过。除了鲜吃,晒成笋干后还是亲友之间馈赠的佳品。

    “简单!办一个罐头加工厂,保持鲜笋的特性。家庭要吃,取出来配上肉就行。”李震东后世在宾馆厨房见过这类型的笋子罐头。

    笋子罐头?胡长军一愣,见过桔子、苹果、菠萝等水果罐头,没听说过有笋子罐头。“各地都有笋子,有人买吗?”

    “我们县的这种重阳笋是特产,不带一丝苦味。外面同类型的产品很少,或者几乎就没有。”

    “办罐头加工厂。一,要保证独特的原材料,我们县不缺这个。二是有合乎规范的保鲜技术。保鲜技术国内的不行,可以去港区、国外学习。如果是考虑到出口的问题,那就必须有符合国外标准的保鲜技术。其它的所需设备不多,而且,成立后,罐头包装需要定制玻璃瓶子,这不是又带动了县里玻璃厂的生意吗?对了,我们县里有玻璃厂吗?”

    “县里没有,地区有。”好,重阳鲜笋罐头加工厂。记下来。玻璃厂?再议。

    “再一个,按往后的教育、文化发展趋势来看,造纸业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繁荣。我们国家十亿人口,市场广阔。纸张的需求量无比巨大。”

    “嗯,我们县城有小印刷厂,每年都需要到外地购买不少的纸张。”胡长军点头。

    “我们县竹木草类资源数不胜数,周边地区同样如此,原材料富足。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建一个大点的造纸厂?造纸厂污染大,把环保这一块做好,减少污染。研制上乘的纸张,保证纸张的质量。仅仅是国内的市场就足够消化。”

    华国总体来说,算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的国家。能用来造纸用的木材数量有限。两千年之后。每年生产的漂白木浆也就是几十万吨。但造纸业每年需要的漂白木浆在四百万吨以上,要从国外进口几百万吨。

    从理论上来说,你造出多少纸张都不够用。

    提到造纸,插手造纸行业,建立纸业集团。是李震东往后的构想。后世李震东作为政府官员,接触过造纸行业。从改革后开始,造纸行业怎么也有几十年的风光。不过,仅仅靠着县城的资源,维持一个小造纸厂还可以,想做成造纸行业的大集团,是远远不够的。

    长远来说。发展成集团同样需要从国外进口适宜造纸的木材。国内造纸厂更多使用的是草类纸浆。草类浆主要是在华国生产。大多数草类纸浆的纤维短,生产的纸浆强度比木浆的差。只能生产较低档的书写纸和卫生纸。只有配以一定比例的长纤维(针叶木浆、竹浆)才能制造中高档的书写印刷纸和生活用纸。

    造纸厂?这个应该有!胡长军写在本子上。

    小水泥厂?地区有,自己县里要不要搞?再说。

    ......

    李震东毕竟是后来人,把当前小县城的条件摆出来,按这些条件来发展,也就是因地制宜求发展。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不切实际。那种胡乱布局的观念,是不讲究科学规律的观念。一样样的,只要是有条件,可行的,李震东就说出来。工厂办不办是一码事情。李震东提出来是给胡长军提供一个思路。

    李震东谈兴大发,工业说得差不多了,又提到农业了这一块。“种植业就不说了,不能丢。重点是养殖业要大力发展。”

    “胡叔,我提一个比较浅显的道理。如果有钱了,谁都想吃好一点吧?现在政府规定,我们内陆地区,城镇居民,每个月每个人还是定量的那么几斤猪肉,够谁吃啊?你是县长,我也不瞒你,今晚上吃的排骨、猪肉都是走后门,在副食品店里买来的。为了买这些肉,我送出去一条烟。”

    胡长军一皱眉,副食品店的人以权谋私,要交代人去查一查。

    “哎,胡叔,你也别生气,这烟是我自愿给的。因为如果是按正规手续去买,没指标,买不到。菜市场上只有乡亲们挑来卖的鸡。在深区,好多生猪是从别的地区运来的。在我们这里猪肉是一块七左右,在深区提价到两元三角左右。价格虽然是高不少,但那边不限量,只要有钱,都能买得到。”

    深区的价格放开,在全国起了带头作用。没两年,在全国的自由集贸市场上,价格就在悄然的变化着。

    “政府大力扶持养殖业。胡叔,你不要怕养猪、羊什么的销不出去。实在不行,我运到岭南省去卖。”

    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人求的是物质上的温饱。起码是有想吃得更好一些的愿望。

    胡长军默默地点点头。物资缺乏,政府必须管控。深区是特区,价格放开有好处。确实应该鼓励养殖生猪、牛羊、鸡鸭之类的。

    “您也提到特色种植,这主意挺好。要规划好来,要成规模。对了,我倒是不知道我们县里适不适合种植茶树?县里以前有种植茶叶的历史吗?”

    茶园?眼睛一亮,胡长军点头,语气轻快“县城东门外的马坡镇,就有几百年种植茶叶的历史。茶叶质量不错。”

    ......

    “我们县是人口大县,适龄的劳动者太多。城镇、乡村,许多人找不到事情做。这么多人游手好闲的,社会治安能好才怪。按刚才我的建议。如果能建起几个小厂子,也能安排一些待业青年的工作。”

    胡长军不停的点头,许多人没有工作只能在社会上浪着。

    “虽然建几个厂能够解决部分人的工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过剩的问题。”

    “小李你的意思是?”

    “县里解决不了工作问题。我们可以想个办法,走出去。组织富余的人力,到深区的工厂去干活。工作环境,收入不成问题。这方面我可以去争取。我认识几个港区的大老板,他们马上要在岭南建大厂,需要招收很多员工。胡叔要是有意,我负责联系一下。”

    李震东送母亲、小弟到桂省后,马上要回岭南商谈。阿光他们肯定要招工人,李震东只需打个招呼,哪里的工人不是用?而且。说不定自己也要投资建一两个厂,工人总要招收的。顺便帮胡长军解决一点困难。

    当然,招收工人没这么简单。要经过培训。

    “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劳动的。至于少部分不愿意干活,好吃懒做的。县里的治安联防队就派上了用场”

    好!这个主意好。胡长军欣然。

    ......

    两个人一番长谈,直到更深夜静。小萝莉中间来给父亲和李震东添了几回茶水。看着李震东和父亲相谈甚欢的模样。小萝莉一直不明白,一个大人一个少年,两个人有那么多话来说吗?

    小萝莉胡媚一直强撑着精神坐在客厅里,没去休息。眼神迷迷糊糊的,脑袋还偶尔的一点一点的。谢水清喊了两次让她休息,胡媚都说“再等一下,我正复习着呢!”手上还捧着明天要考试的书。

    看着女儿装模作样的看书。谢水清禁不住摇头,知道是因为小李还在书房,她一时倒不好说什么。

    看着夜深,胡长军吩咐李震东留下来,让谢水清去为小李准备客房,李震东推辞了。说自己现在还要找赵强等人有点事情商量。

    “这么晚了,还商量什么?明天再说。”谢水清说道。

    “谢阿姨,你不知道,这么晚我还得去。县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已经耽搁了我好些天的时间。我要安排人手啊。在过年之前再进一批货发到岭南深区,这过年前的日子正是做生意的最好时节。您想,谁辛苦一年不想着在过年的时候吃点好东西,享受、享受。”

    “生意、生意,小李你现在满口的生意。阿姨不懂这个,行了,那你注意安全。”谢水清笑眯眯的让步了。

    胡长军和李震东在书房商谈工作的时候,小萝莉胡媚拉着母亲去看了一下李震东送来的礼物,母女两个收拾了好久。

    谢水清两口子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眼光自是不凡。看见东西,还心惊了一会。有些礼物过年回家时,送给京城的长辈,分分钟都能拿得出手。估摸着不少东西是小李从港区带回来的。

    往年谢水清夫妇回家,送给长辈的礼物总是略嫌寒酸了一点,有这些,今年在妯娌之间也能出个彩。虽说都是家里亲戚,不该攀比这些,但往年总有人在谢水清面前做出某些优越的姿态来。谢水清心里记着。

    见李震东要走,小萝莉打着哈欠主动送李震东出门。

    “李震东,你明天还来吗?”

    “明天要回去,过两天吧”

    “嗯,好的,你要记住啊!你还要早点来”

    李震东点头上了车,摇手和小萝莉再见,小车呼的一下开走了。小萝莉的睡意不翼而飞,惊奇的看着小车远去。李震东还会开车吗?